< 返回87365.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水利文化

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行业文化

来源:佚名??|??作者:??|??日期:2018-04-26 15:48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水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认识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探寻水的自然规律和内在属性也成为必然。水文化内涵丰富,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行业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靳怀堾老师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让我们听听他的见解。

何为水文化

何为水文化?我个人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水关系的文化。

水文化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十分新颖的文化形态。说它非常古老,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有了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第一次”就有了水文化:说它十分新颖,是因为在我国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提出来进行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浮天载地,高高下下,无处不在。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代人经常仰望星空,叩问“哪个星球上有水?”因为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水养育了人类,人它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远超过世间万物;人类作为大自然的骄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其繁衍生息须臾离不开水,创造文化更少不了水的滋润和哺育。

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而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生成文化,只有当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发生了关系,人类有了治理、利用、保护、管理水以及亲近水、鉴赏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会产生文化。比如,大禹治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思路,明代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方略,等等,这些都是治水文化(治水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华。同时,水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打上人文的烙印即“人化”,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如黄河大堤、都江堰、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精神的——如“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滴石穿”、“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曾经沧海难为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水性哲学”。与此同时,这些“人化”的东西,反过来又起到“化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人是水文化的主体,水事活动是产生水文化的源泉。

就水文化范畴而言,我持比较宽泛的态度。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一般而言,某种文化的特征和蕴含具有显形与隐形两个层次,而隐形层次的文化形态较难把握。对于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而言,它绝不就是水利文化甚至水利行业文化(更多地属于显形层次),更是社会文化(更多地处于隐形层次)。同时,行业文化是隶属于社会文化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

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以水为载体的文化集合体。而水与人类发生关系的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民俗、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文化也可以称为母体文化。

大家知道,矿产、石油的开发利用也产生文化,但“矿产文化”和“石油文化”所涉及的面比较狭窄,不能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相对也简单,不能衍生出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故矿产文化、石油文化不能称为母文化。

关于水文化广阔的社会性,其例证则俯拾即是。如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就是以水为载体,其表现方式是:孩子把一滴水倒在大地上,画面由此而展开。木棉花瓣在水中生长,寓意生命和岭南文化的孕育。从一滴水延伸到海洋,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了成熟。木船象征了连接中华民族与世界的纽带。浪漫的生活和都市的动感也通过水体现出来。亚洲45个国家情水相容,搭乘“亚运和谐号”扬帆起航……

这就是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以水为主题的盛景——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融亚洲文化、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体育文化和水文化于一体,给观众奉献了一席文化的视觉大餐。将“水”贯穿于整个开幕式的所有节目,给人们带来了叹为观止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也彰显了水文化的魅力。

既然水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具有母体文化的鲜明特征。因此,如果水文化的研究对象主要拘泥于水利文化或行业文化,那么它不仅涉及面过于狭窄,而且很难揭示出水文化中所涵盖的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因而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也将是有限的。

同文化的概念一样,水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水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水文化是指通过对水的认知和涉水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种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和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以及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

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水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中国古代,“借助神力治水”的意识和做法,如铸铁牛以镇洪水,干旱祈雨拜龙王,为河伯(水神)娶妇以祈求江河安澜,等等,是当时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现象,积淀为一种颇为流行的文化传统。但在今天科学的角度看,完全属于封建迷信,当然属于落后的水文化。

至于文化价值的转化,比如古代的镇水铁牛、龙王庙等遗物,今日已变成文化遗产,则是另外一个话题,此处不多讨论。

因此,对于水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何为水利文化

“水利”一词是中国所特有的。

翻开中华典籍,会在《吕氏春秋》中找到“水利”这个词汇。是书《慎人》在记述舜之事迹时说:“以其徒属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冻馁之患。”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最早出现的“水利”一词。不过,这里所说的“取水利”,是指汲取地下水和捕捞鱼虾等水产品而言,与现在所说的“水利”不是一回事。

真正赋予“水利”一词丰富深刻内涵,至今仍在沿用的,这个“水利”专有名词的发明者当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大禹治水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堵塞黄河瓠子决口及其后各地大兴开渠灌溉工程等重大史实。司马迁在用较大篇幅动情描述了汉武帝亲临瓠子指挥封堵黄河决口这件大事后,写道:“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自此以后,那些当权的官员们在汉武帝面前争着言说兴修水利之事。司马迁在《河渠书》的评论部分“太史公曰”中感慨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感叹水的为利为害都太大了,表明了他之所以作《河渠书》的原因。

司马迁所言的水利,已具有“穿渠”、“溉田”、“堵口”等含义,并蕴含了兴利与除害两方面较为完整的概念了。

传统的中国水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御洪水,以确保人类生存安全。二是农业灌溉,以弥补雨养农业之不足。三是开挖运河,以借水行舟。

现代社会,水利的内涵比古代大大拓展了,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水力发电、给排水、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景观营造、水生态环境建设等。

2009年版的《辞海》,对水利这个名词的表述是:“采取人工措施控制、调节、治导、利用、管理和保护自然的水,以减轻或免除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改善生态和环境的活动。”这一表述增加了“改善生态和环境需要”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水利的生态环境功能。

2011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更加明确地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对现代水利重要性的最新表述。

远古时代,人类“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列子·汤问》),不存在有意为之的除水害兴水利的行为。到了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农业起源(约距今八九千年)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为了更好地繁衍生息,遂产生了防治水旱灾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种实践活动。就是说,面对洪水威胁、干旱缺水、交通阻塞的挑战,人类奋起应对,自强不息,通过除水害、兴水利的活动改变生存的危机和困境,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生存环境。

由此可见,水利文化发轫于人类开始形成除水患、兴水利的意识的时候,它是人类在兴水利、除水害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水利文化源于人类兴利除害的实践,同时,这些实践活动所积淀升华出的理念、精神和科学方法、技术手段等,又指导和帮助人类在更高层次上从事水利活动。

“水文化”与“水利文化”绝不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提法,它们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水利文化”的时空距离较短,其生发的基石是“水利”,它始于人类萌发“水利”意识的时候(具体时间应该在人类进入农耕定居社会之时);而“水文化”则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阶段,产生于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第一次”。

“水利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文化”的特殊形态。

由于以除水害兴水利为主要内容的水利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水利文化在水文化中居于主体地位。我们通常所称的“水文化”,都仅局限在其狭义的范围内,有时特指“水利文化”。

水利文化作为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有其独特的文化结构,可以分为水利物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观念)文化三个层次。

水利物质文化,是指以水利工程、水利工具、水环境和水利文化阵地等为主要载体的物质表现形式,是人们水利观念、水利意识的外在表现。

水利制度文化(也称行为文化),是指水利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构成的外显文化,是水利文化的格式化、具体化和现实化。

水利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水利实践中创造的非实在性财富,主要包括水利价值观念、水利道德伦理、水利哲学思想以及水利科技、理论等。

在整个水利文化体系中,水利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三者互相关联,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何为水利行业文化

所谓水利行业文化,是指水利行业内部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行业价值观念、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道德、行业传统、行业习惯、行业礼仪等,是水利行业内部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规则、习惯等。

比如,“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就是水利行业在长期的水利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行业价值观念。

再比如,行业规范,更有许多,比如,水利规划规范,水利设计规范,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水利工程制图规范,水质监测规范,水利工程监理规范,等等。

如同水文化和水利文化这对概念一样,水利文化与水利行业文化同样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相对于水利行业文化而言,水利文化有着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它源于水利又高于水利,它包涵水利行业文化;而水利行业文化是水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远不是水利文化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