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87365.com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安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县发展和改革局??|??作者:县发展和改革局??|??日期:2016-10-16 15:48

 
 
前  言
 
安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战略性中长期规划。科学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跨越式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安乡、生态安乡、和谐安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十一五”回眸
  “ 十一五 期间(2006-2010),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工业安乡、生态安乡、和谐安乡”,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建设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0 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1.5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113.3%,年均递增10.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6.96亿元、27.92亿元和46.68亿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38.8%、171.3%和160.8%,年均分别递增5.1%、13.8%和13.2%。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5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0.52亿元,增长49.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5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40.9%,年均递增5.3%;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85.6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19.1%,年均递增15.6%。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44.74亿元,外资到位7602万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3.5%;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55.1%,年均递增29.1%。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75.7%,年均递增36.6%。
   工交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经济总量增长。 2010 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为57亿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年递增28.9%;完成工业增加值15.8亿元,比2005年增长4.2倍,年递增25.4%;上缴税金0.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年递增21%。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十一五”期间, 引进大小项目100多个 ,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3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81家,比“十五”末净增41家。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机械、纺织、造纸、化工、制药、食品、饲料、建材、电子九大产业雏形。 园区承载能力增强。 2006 年对经济开发区进行规划修编,形成了“一区两片”总体框架,远景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路、水、电、通讯以及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并形成体系。“十一五”期间,有17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相继入园,项目总投资达8亿元,2010年经济开发区共完成产值3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54.4%。 区位优势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增加735公里,达到1585.4公里,比“十五”末增长86.43%,其中水泥路总里程增加了4.75倍,达到960公里。修建乡、村水泥路170余条672公里,改建县道4条78公里,改造危桥10座,建成农村客运站7个,初步建成子龙车站。S302升级改造完成,夹夹大桥建成通车,大杨树大桥开工建设,常岳高速安乡段动工兴建,全县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宗作物轻简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棉花、油菜优质率分别由65%、75%上升到80%、90%。建立优质林果种苗基地4000亩,优质鱼种基地2万亩,农林牧渔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显著提高。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全县水利工程蓄引能力、有效灌溉面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农机总动力等指标均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县完成农村安全饮水27处,解决了农村14.2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32.5公里城防圈建设;六角尾、仙桃、五七三大泵站升级改造顺利完工;高标准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至2009年底,我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76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15.4万千瓦,增长44.8%,年均增长11.5%。 产业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建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00万亩,已通过产品认证23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2010年底,全县乡镇企业达65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9家。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剩余22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19家;2008年实施大鲸港镇扩容、原安尤乡与城关镇整体合并更名为深柳镇;2009年顺利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合并村居场74个;2010年底顺利推进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教育强县的各项措施,完成了13所合格学校建设。完成20所乡镇卫生院和221所村级卫生室改造,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强力实施网吧整治,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2.65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18.89万人次;45.6万多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8.1万多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建经济适用房6万平方米、廉租房17150平方米。全面实现农民“零负担”,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3.16亿元。“森林城镇、生态安乡”建设取得实效,基本完成了“一城七线十七点”的阶段性植树绿化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获得“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体育运动,努力创建健康安乡,成功创建 “国家卫生县城”和“湖南省乒乓球之乡”。
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5263元,比“十五”末增长67.1%,年均递增1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357元,比“十五”末增长73.1%,年均递增9.8%。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方面消费得到提升。2010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9.5%,年均递增17.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发展上看,经济总量不大、速度不快、结构不优以及起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和项目不多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县乡财政实力较弱,乡村债务包袱消化难;从改善民生上看,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交通、水利、城镇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压力比较大,城镇化水平偏低,社会不安定因素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压力较大;从工作推进上来   看,各类人才短缺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和挑战。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新一轮产业转移从单个企业的零散迁移转变为集群式整体性转移和资本“抱团”流动,为我县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我县地处长株潭试验区、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的节点位置,随着常岳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以及规划中的安慈高速、G703优化工程、常岳九铁路、临津安铁路和澧水、松滋航道疏浚等项目实施,交通区位条件将逐渐得以改善,同三大经济体的时空距离缩短,为我县发挥节点区位优势、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安乡有望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上的重要节点。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十二五”时期的主题,我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面临严峻挑战,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势在必行。同时,社会建设面临新的课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越来越不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破解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刻不容缓。总体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三个全新时期:一是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和人口加速聚集,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二是经济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期,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三是公共需求进入加速扩张期,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层次不断提升。因此,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今后首要的战略任务,积极抢抓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强基固本,富民强县为主题,以交通、水利、城建等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实现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两个转变”,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加速推进“工业安乡、生态安乡、和谐安乡”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          发展战略
科教兴县战略 加大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普及和转化力度;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加大科技投入,强化项目资金引导,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我县经济发展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的人才队伍。
工业强县战略 。坚持把工业强县作为首选战略,以加快工业化进程为首要任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资源型工业为支撑,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集群化发展为手段,加大工业项目引进力度,扩大工业投入,壮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效益,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新型城镇化战略。 加快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把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工业园区的交通、电力、物流等功能的全方位配套水平,把园区建成工业新城、投资沃土、产业高地。按照“因地制宜、功能配套、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促进城市发展,增强城市承载力。以森林县城、国家文明卫生县城、宜居新城为目标,坚持集约开发的原则,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生态环保战略 坚持节能降耗,低碳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强化现代农业支撑,围绕粮棉油猪渔基地,加强农产品加工转化,打造农业产业链;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基础,探索和实验碳汇经济,努力建设“森林城镇、生态安乡”。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益,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战略上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转型成能够支撑长期增长、缓解发展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更强。 保持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量进一步优化,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4亿元,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67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五年各翻一番的目标。将安乡建设成为常岳经济走廊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绿色农业为主导的滨水生态城市。
——经济结构更优。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0亿元、61亿元和99亿元,年均递增6%、18%和14.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5:27.5:46发展为20:30.5:49.5。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城镇化率达到46%,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更好。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60%,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
——社会大局更稳。 社会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满意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更美。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整个安乡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人民群众在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安乡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
2015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城镇化率(%)
三次产业结构
101.56
1.57
29.9
29.42
42.8
26.5:27.5:46
200
3.14
75
67.5
46
20:30.5:49.5
13 以上
13 以上
20 以上
18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群众
生活
人口总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收入(元)
城镇调查失业率(%)
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综合覆盖率(%)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综合覆盖率(%)
58.74
13357
5263
4.0
-
-
95
60
61
26700
10500
5
累计2.5
60
100
100
 
12 以上
12 以上
-
 
-
-
-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社会
发展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张)
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
人均预期寿命(岁)
人口自然增长率(‰)
1.2
9.5
32
10
75
4.5
2
11.2
37
15
77
6.6
-
-
-
-
-
-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资源
环境
单位GDP能耗消耗(吨煤标/万元)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COD 排放量(万吨/年)
SO2 排放量(万吨/年)
氨氮、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减少(%)
城镇污水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
-
-
-
-
-
-
5.0274
15
累计15
累计16
1.33
0.78
累计10
80
100
4.987
20
-
-
-
-
-
-
-
-
-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第三章 加速推进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产业发展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内部结构。以工业园区及产业基地为载体,优化布局各产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定位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做强传统优势工业;以商贸物流业为龙头,促进三产繁荣;以基地建设为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落实产业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园区建设,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打造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一区二片”为平台,在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主动接受长株潭辐射,牢牢抓住长株潭试验区、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产业升级和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工业上项目力度,培植产业集群的发展后劲,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工业发展“1413”工程,到“十二五”末,要力争形成1个产值过20亿的产业、4个产值过15亿的产业、1个产值过10亿的产业、3个产值过5亿的产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2015年达到119亿元;工业增加值每年以18%以上的速度增长,2015年达到45亿元;税收以15%的速度增长,2015年达到1亿元;工业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
一、发展支柱产业
生物化工业: 提高科技含量,加大技改投入,拓宽经营领域,促进化工企业的改造升级。以丰康生物、晋煤金牛化工、正园油脂公司为龙头,加大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循环利用力度。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
食品加工业 要扩大融资,引进合作伙伴,做大现有食品加工业,并大力新上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以王饺儿食品、鲸港草食猪、来得富为龙头,依托蔬菜及禽肉等本土资源,加快特色食品开发,推出一批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健康食品,争取在淡水鱼、肉制品、粮油、果蔬等食品加工领域形成一批全国、全省名牌。争取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
饲料加工业 立足我县及周边地区养殖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提高饲料制造的科技含量,以湘北饲料为龙头,开发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生产能力。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
电子信息业 以柏力科技园(毅力能源)为龙头,以节能环保为重点,以锂离子电池、电动摩托车、电动单车为核心产品,以电动汽车为发展方向,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努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
造纸纸品业: 搞好产业资源重组,坚持“集中制浆,分散造纸”的产业发展方向,做大纸业产能和经济规模,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以天洁纸业为龙头,以茂林纸业等造纸企业为支撑,促进现有纸厂整合,形成我县造纸产业集群。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
机械制造业 :依托本省机械制造产业优势,注重现有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以凯斯机械为龙头的安乡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引导、扶持组建机械制造业集团,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逐步形成产业集群。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医药制造业: 以药圣堂制药公司为龙头,加快中成药现代化进程,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重点抓好饮片、制剂的研制开发。争取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
纺织服装业: 巩固现有生产加工企业产能,加快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精度,增加产品附加值。以锦豪纺织、兴源亚麻公司为龙头,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行原料精细化改造、仪器化检测,提高企业电子配棉能力;推广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积极招商引资,创办服装产业加工园。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
新型建材业: 以伟厦水泥为龙头,加大新型建筑材料品种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
此外,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园区政策优惠,交通环境优化的有利因素,引进和培育制鞋等新产业。2015年支柱产业达到10个。
二、构筑发展平台
筑巢引凤,培育集群 制定更加有利于工业项目集中布局的政策,鼓励企业间的兼并联合,引导企业走产业集群的发展道路。加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功能建设,加速河西片区开发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河东片区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产值突破百亿元。突出开发区分片功能,搞好产业布局,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五园一区一站一走廊”,即纺织服装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柏力电子产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中小企业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多功能区、工业废水处理站、河西工业走廊。鼓励以凯斯机械、锦豪纺织、丰康生物、毅力能源、晋煤金牛等为首的骨干企业通过扩建、技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利用这些工业基础,逐步形成机械、电子、纺织、造纸、化工、制药、食品、饲料、建材九大产业集群。
集中优势,提质升级。 引进优质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集聚区、新医药生物工程特色区和环洞庭湖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劳动力、环境、土地、水、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区域产业转移。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细加工产业和鞋服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新能源项目,构建低碳经济模式,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对重大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积极帮助、引导企业争取国家、省财政贴息奖励资金,用好各类财政性扶持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扶持重点企业入市融资,力争1 2 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加强银企合作,顺畅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通过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土地资源、产业资本、无形资产的整合,提升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二节 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生态农业统领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生态保护,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进一步巩固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加快改变农村面貌。
一、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型
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在发展方式上,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化率达到60%以上。以建设“品牌农业大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培育、整合农业品牌,重点打造农业规模效益突出、区域功能显著、扩张能力较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档次,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经营规模上, 在继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 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促进分散经营向 以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 转变 着力推进示范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建设,积累产业优势。 在农业功能上, 促进单一生产功能向经济、生态、旅游和文化等复合功能转变, 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打造以休闲、观光、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二、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延伸农业产业链
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化。 全力巩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渔猪生产基地县地位,力争建成中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 重点抓好农业科技示范走廊建设,抓好粮食、棉花、油菜、蔬菜和水产养殖等示范基地建设,抓好环洞庭湖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基本农田建设、 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安乡淡水鱼”地方品牌建设等现代农业基础工程。 “十二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总产量30万吨以上;棉花面积稳定在42万亩,皮棉总产量4万吨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总产量6.5万吨以上;新增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操作技术规程普及率95%以上;生猪年出栏稳定在50万头,肉牛出栏1.5万头,肉羊出栏7万只;家禽出笼稳定在800万羽,禽蛋5万吨;精养水面稳定在22万亩,水产品总量8万吨以上。引导优势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绿色生态方向发展,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提升规模效益。力争5年内全县8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三品”质量认证,基本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主产区,重点抓好“生态菜、生态鸡、生态猪、生态鱼、生态米”等示范基地建设,创建生态鱼、青皮冬瓜、南瓜、榨菜等注册地理标志性商标。全县争创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40家;争创省级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新建1个蔬菜交易专业市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家,总数达90家。力争引进1到2家具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国内外著名企业,从源头改良我县农作物的品质,通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及跨区域的分销能力,提升我县农业经济的层级。
抓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水生态建设,重点抓好以河流专项治理为主的河流水系生态建设,以垸内重点水源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沟渠疏洗为主的垸内水系生态建设,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主的地下水系生态建设。农业生态建设,重点抓好以循环农业、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等为主的种植业生态建设,以“零”排放畜禽规模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等为主的养殖生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重点抓好以森林城镇、血防抑螺兴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平原绿化建设等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
实施“科技兴农创新发展”工程。 进一步加强县校联合,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突出打造S306科技富民示范走廊。
 
第三节 加速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建设商贸服务业、物流仓储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餐饮休闲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公众服务行业。
商贸流通业: 突出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通过调整、改造,稳步发展相对发达的传统商业,大力发展仓储、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门类齐全且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商贸网络。坚持推进商业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引进新兴商业业态,吸引更多国内国际品牌和著名商贸企业落户安乡,构筑安乡大道、洞庭大道、香港路步行街和浙江路现代城为一体的三大商圈。坚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主体,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 建设推进为主线,继续做好家电、汽摩、建材下乡工作,大力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坚持与旅游、文化、交通、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消费规模。坚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消费维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欺行霸市行为。力争兴建大型综合超市5家,大型专业市场5—10个,农贸市场5—10个,果蔬冷冻仓库1个,建强县城农产品检测中心,新建10个农产品监测站,发展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50家,电子商务企业5家,组建1家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蔬菜精加工工贸企业,1家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集养殖、屠宰、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一批外向型企业,扩大以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为主的对外贸易。
物流仓储业: 抓住常岳高速建设的机遇,对接常德市建设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服务工作,把我县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地区的物流基地。结合我县经济基础、物流现状和交通运输特点,培育物流市场,整合物流资源,创建名牌物流企业,尽快形成“一枢纽、一园区”的物流业发展布局,“一枢纽”即 深柳物流园, “一园区”即 鲸港工业物流园。 同时,打造澧水水运物流基地,实现公路、水运、铁路多式联运,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辅以现代物流仓储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我县经济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充分发挥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拓宽物流配送的品种、范围和领域, 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发挥邮政现有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邮政物流;加快建立民营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到2015年,建成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个,物流运输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旅游业: 以汤家岗遗址申国保为契机,以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以珊珀湖、明堂湖湿地保护为依托,积极融入大湘西文化旅游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做好“山”“水”“洲”“城”文章。首先抓好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汤家岗遗址、梦里水乡珊珀湖等核心旅游景区建设,积极打造“生态黄山、旅游黄山、商贸黄山”,规划建设登高揽胜区、历史文物遗址游览区、冲凤峪度假村水上乐园、明堂湖生态度假村四大景区,使黄山头景区真正成为湖南北大门一道亮丽的风景。 围绕珊珀湖水资源,开发珊珀湖休闲度假村,开发荷莲观赏区和一批综合型主题水上乐园,进行旅游服务综合开发,建成集旅游、观赏、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湘湖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依托中心城区建设,美化淞虎沿河风光带,开发书院洲湿地,以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主线,拓展城区绿地和休闲场所。其次是着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文物保护、资源保护的同步协调发展,加快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级旅游中心。 重点引导特色产品会展业,开办如产品展销会、贸易咨询会和旅游节等活动,提升安乡知名度。 到2015年,旅游业收入占我县国民经济收入的7%以上,并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房地产业: 根据市宜居城市建设规划,结合我县旧城改造、新区开发规划,凸显滨湖水乡特色,谋划我县宜居建设。 鼓励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费 争取年均开发商品房20万平方米,并形成3个共100万平方米的水乡特色的宜居小区,完成旧城改造10万平方米。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对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至2015年,全县新增廉租房2200套,新增租赁补贴1000户,城市棚户区改造1500套,经济适用房500套,公共租赁房2000套,实现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基本解决现有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餐饮休闲业: 在中心城区结合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引导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发展;适当建设三星、四星级标准餐饮酒店,力争引进建成一家五星级酒店;开发特色餐饮一条街,发掘、继承我县的一些民俗风情,塑造安乡本土饮食文化;深度开发生态鱼、卤辣食品、黄山乌龟、草食猪肉、花古潭白?、黄山板鸭、官 ? 干子 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打造安乡饮食特色品牌。
金融保险业: 新引进全国性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保险机构1-2家以及其它金融机构2家来我县拓展业务,通过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产品,推进金融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继续完善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实现向地方商业银行转型;依托邮政网络,确立服务城乡大众、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积极组建村镇银行1-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强化对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支持;引进证券业金融机构,填补我县证券业金融机构空白。“十二五”期间,我县金融机构存款年均增长15%,存款余额达到100亿元;贷款年均增长14%,余额40亿元,不良率在6%以内;2015年保费收入达2.5亿元,比2010年增加1.3亿元。
信息服务业: 加快全县基础传输网、宽带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工程,实现三网互联互通。在实现通讯网络“村村通”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县、乡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网上交易模式,推进市场、科技、政策和劳务等信息进村入户。以政府门户网站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县的公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经济管理、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安全工作,切实把网络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建成一个信息资源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体系。
社区服务业: 发展家政、物业等社区服务业,开发社区福利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服务体系,实现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双赢”。
 
第四节 落实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加速工业转型发展: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领导、服务与扶持力度,形成全县大办工业的氛围,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大力招商引资,广泛吸纳县内外民间资本投资办厂。鼓励企业技改,开发新产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行业协会,以协会来调整企业关系,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行为,增强行业合力。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扶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十二五”末,力争成功申报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保持8个以上,发挥品牌优势,实施区域化发展,拓展省内外市场,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 强化服务能力, 强化乡镇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等问题上的公共服务功能。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健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加快组织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经济大户、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返乡农民创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项目,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带动面广、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组织、有秩序地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和农业竞争能力。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大我县境内“洞庭湖基本农田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力度,坚持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扩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范围,大力实施农村科技富民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起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科技示范户,力争大宗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和先进应用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大幅提高财政投入效率。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搭建使金融供求有效衔接的平台,构建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成本更低的农村金融体系。
推动第三产业 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产业带动力等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会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积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娱乐休闲、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服务,提升城镇总和服务功能。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大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营业主以资金、设备、技术等要素投入第三产业。
 
第四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优化县域空间结构布局
在未来的发展中,安乡将以新型工业和绿色农业为主的湘湖滨水生态之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城,充满活力的制造之城,农副产品集散的物流之城,设施完善、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商贸之城,低碳经济发展活跃的希望之城为发展目标。 把我县建设成为常岳经济走廊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绿色农业为主导的滨水生态城市
县域空间发展目标:精镇强城,集约发展;以点带面,城乡统筹,形成“一核两点,三轴连通,三区协作”的县域空间结构。
一核 —— 指县域城镇核心,即中心城区,扩大规划的中心城区行政范围,更好的起辐射作用。
两点 —— 指两个重点发展城镇,即黄山头镇和下渔口镇。利用黄山头镇丰富的旅游资源、较好的商贸氛围、湘鄂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旅游、商贸、生态产业。下渔口镇农业支撑雄厚,农产品加工业基础较好,重点扶持发展现代农业。
三轴 —— 指两条东西横向发展轴与一条南北纵向发展轴。横向发展轴以省道S306和S302为骨架,形成两条沿省道经济发展轴线;纵向发展轴为沿南北向修建贯穿南北的二级公路,立足现有道路提升道路等级。沿路串联黄山头镇、中心城区和下渔口镇,把县域发展的一核两点连接起来,是我县未来的重要发展轴。
三个经济区 —— “一核两点”重点城镇发展战略也将县域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依托黄山头镇,发展旅游、商贸、生态等第三产业;中部经济区,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综合产业;南部经济区,依托下渔口镇,发展农业、加工业等一、二产业。以S306(含常岳高速)、S302、军红线为骨架连接三个经济区,突出珊珀湖生态农业和梦里水乡休闲旅游开发;黄山头镇、珊珀湖片区镇村同治;三岔河镇、官 ? 边贸流通开发。构建以深柳镇为中心,以黄山头、下渔口为依托,一般建制镇为节点的开发格局。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以城乡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以人为本、方便生活、提高质量、美化环境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突出环保设施建设,注重设施共建共享。通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城镇扩容提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突出城市扩容提质,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遵循“立足两型、促进两新、生态节约、重点突破”的城市发展思路,努力成为常岳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城市。坚持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并举方针,调整和优化城市结构,综合配套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给排水体系、人民防空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电力供应体系、健康休闲体系,加强供排水管网改造、城市道路改造、文化体育场馆、城市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完整骨架。“十二五”期间,县城区建成面积将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16万人。投资5亿元建成宽120米,长7800米的安乡大道,使之成为湘北最漂亮,最完善,最气派的城市大道;投资4000万改造城市道路0.1平方公里,建成子龙西路、丰康大道南延线、深柳大道东延伸线等16条城市干道;力争投资3000万元,完成15000 平方米防空地下室任务, 并着力实施县城区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加快城镇绿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逐步完善城区排(污)水管网和配套设施, 污水处理率达到65%。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抓好 城区及重点镇垃圾处理厂、中转站的建设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垃圾处置率达到100%。
促进城镇建设的集约化高效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重点建制镇。 坚持 城市开发建设市场化经营理念,规划控制引导各项建设走土地集约化使用之路。用活融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效益最大化。 同时还要考虑传统城市中心、乡村城镇化以及新农村的发展需求,加强其相互之间在经济活动、城市功能、空间组织、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联系。把县城和重点镇作为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县域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做好县城和重点镇功能定位和改造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县城对周边的辐射力。力争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6%。
二、加强新农村基础建设
把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连片综合整治作为重点,推进镇村同治。“十二五”期间,2011年——2012年完成黄山头镇的镇村同治任务,2013年——2015年完成珊泊湖片区的镇村同治任务。抓好市县新农村示范村、示范组建设,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继续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建设,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产业,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县232个行政村完成通畅工程,全部通上水泥路;农网改造覆盖率100%;农村移动通讯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60%。
三、加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常德市建设交通枢纽城市为契机,建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紧密的公路、水路、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市场、养护市场和运输市场体系。“十二五”期间,建成常岳高速、大杨树大桥、官 ? 大桥、S306安乡段升级改造工程。力争建成沙河口至大湖口公路、荆江南堤至八百弓公路升级省道工程,完成农村公路1500公里改建,实现“村村通”的目标。开工建设安慈高速公路、常岳九铁路、张九台大桥、马坡湖大桥、县城1000吨级深水码头,县城水上客运码头、大鲸港码头,疏浚淞虎、澧水、松滋河、虎渡河等航道,提高湖区水系利用率。彻底改观我县交通环境,彻底改除区位边缘化的困境,建成最具活力的区域交通网络中心。
四、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把水利建设作为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强平原灌区、平原水库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提高水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利工程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实施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影响修复工程、安昌、安澧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城关防洪圈加固续建工程、东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四水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使主要河流防洪标准达到能防御10-15年一遇洪水,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或超过能防御20年一遇洪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4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农村人口安全饮水覆盖率100%。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统筹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能源供给能力,节能优先,供给多元,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保障。大力发展以燃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实施天然气输配管道工程建设,科学地做好城镇清洁能源的替换工作,天然气尽量向有条件的集镇延伸,优化城镇能源结构,县城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3%以上。积极支持生物质发电,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自然热能利用推广,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及推广太阳能新产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小型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步伐,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池。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沼”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完成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改善用电客户端的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实现城乡“同网同价”,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五章 建设和谐社会
 
第一节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优化教育资源,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着眼点,通过理顺城乡教育管理体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体制理顺、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质量提升”目标。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在城区现有基础上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好1-2所公办幼儿园。到2015年,基本实现“村村有合格托幼点,乡镇有一个优质公办园”的目标。 重点发展义务教育。 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继续控制在0.5%以内,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继续控制在1%以内。按照就近划片,对口入学的原则,确保每一名学生有学上,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建设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48所农村小学;县城义务教育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所小学,深柳镇实行一校辖3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小学;大鲸港建成1所中学,3所小学。建好特殊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 强化教师培训教育 。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大力培养名、优、特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积极探索校企联办和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建成省级职教中心,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中专,开发一批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等项目。力争2-3个专业成为省、市级重点专业和我县职业教育的拳头产品。 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努力改善安乡一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安乡五中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就读普通高中的需要,把安乡三中办成我县小专业基地。到2015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坚持“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原则, 努力开创我县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支撑能力,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在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十二五”期间,力争取得20项以上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项目3个以上;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和产学研技术合作。到2015年,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家,各类创业服务中心和企业孵化器超过2家;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社会技术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实施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应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展科普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争取到2015年,全县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重视人才队伍工程建设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着力实现体制、机制和工作创新,在提高人才总量、质量和公务员素质上实现较大突破,为安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完善用人制度,健全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引进,深化党政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形成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的局面。深化人才考评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贯彻人才交流制度,整合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人才保障制度。
繁荣文化事业。 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文化工作队伍,做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开发。新建一个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于一体的文化城项目。县、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搞好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搞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搞好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重点抓好县广电演播中心、县档案馆建设,争取启动县文体活动中心项目,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广播“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 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村有线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增加2万户以上,用户达到6万户。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抓好送戏下乡、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作。深入实施文化市场专项治理,加大对歌厅、网吧等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维护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汤家岗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建好汤家岗遗址公园。建设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增进人民健康为中心,满足居民卫生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缩小城乡间、不同人群间享有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 构建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 。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和放心药。加强中医药工作,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强 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县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建设,2015年前各乡镇卫生院全部建成达标卫生院。 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文明县城”。
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 保持“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水平,确保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有特色、有创新,在全省保持领先位置;完善服务站所建设,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至2015年末,全县人口总数控制在61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
抓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我县体育综合性场、馆设施,新建一座体育馆,鼓励和支持企业、社团、民间资本投入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与全民健身运动相适应的活动场所。发展全民体育事业,积极筹办各种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建立健全体育信息网络,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加强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体育指导站(中心)建设,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度, 推动健康安乡建设进程,力争2—3个社区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并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我县打造成“全国乒乓球之乡”。
发展 民政事业。 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优抚安置体系、社会事业管理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维护三大群体基本生活权益。抓好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工作, 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确保低收入群体和五保户生活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深化殡葬制度改革,抓好明虎山陵园和乡村公墓区建设。启动建设县城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工程。
其它社会事业。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心未成年人健康
成长,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抗震等级到7级。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建立市场物价波动预警机制,保持市场物价相对稳定。积极发展统计、档案、消防、气象、民族宗教、工会等各项社会事业。
 
第二节 努力改善民生
健全社保体系。 扩大社会就业,大力实施创业扶持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认真抓好各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网络,抓好就业失业登记工作,确保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提高社保水平,认真抓好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的扩面和征缴工作,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准备,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廉租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坚定不移把“森林城镇、生态安乡”建设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着力构建循环产业体系,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加大重点水源保护力度,整治关闭澧水饮用水源、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扩大湖泊、水库等水域和禁投控养的范围;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扩大垃圾集中处理覆盖范围,严控禽畜粪便直接排放,禁止使用高毒农药;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增加森林碳汇;加大粉尘、噪声污染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殡葬、文明行车和文明施工,切实减少扰民问题。
保障社会安全。 依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规范信访秩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全力化解社会矛盾,逐步打造一批“无访”乡镇、“无访”村组、“无访”社区。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手段,夯实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基础和物质基础,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预防减少一般事故。加强对治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突出抓好禁毒、禁赌、扫黄和“610”工作。全县综治工作稳定在全省、全市第一方阵,创建“国家平安先进县”。
加强民主法制。 发展基层民主,重视公民的政治意识教育,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来重点推进。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决策、制度建设、政府服务、行政执法、政务公开、矛盾调处、行政监督、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营造和谐民主的政治氛围和法制环境,打造法制安乡。
促进公平分配。 坚持“效率优先,更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反对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尝试企业用工集体协商工资制度,切实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道德建设,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捐助慈善事业,增加第三次分配。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年递增,缩小贫富差距,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第六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实施“十二五”规划,要加强政府引导,紧紧依靠各级干部和全县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从制度、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规划实施提供支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调控。创新规划的实施机制,加强监督评估,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科学组织实施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新规划实施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任务顺利完成。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正确履行职责,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市场等环境。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要结合实际,按年度分解和落实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有关部门要根据本纲要,针对所负责的领域,制定具体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参与规划实施。加大规划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
加强统筹协调 完善落实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财税、统计监测和干部考核等方面制度,为规划实施搭建制度平台。健全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以专项规划为支撑,各规划互相衔接的科学规划体系。加强各规划之间的协调,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同级规划要加强衔接,保证规划的目标方向一致、内容和措施相互支撑。加强政策和规划之间的协调,使制定的政策措施与规划一致。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和价格等政策工具,合理引导资源,发展重点产业。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公共财政资源的投入符合规划发展重点。
强化项目支撑 突出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抓好项目的研究、调度和建设。建立完善县级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滚动推进。落实项目实施主体,不同类型的项目要有不同的主体来运作,公益项目由政府组织实施;经营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政府积极支持企业作为运作主体;竞争性的产业项目,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千方百 计筹措项目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围绕国家和省市投资动向,加强项目包装,力争上级在我县投资逐年增长。扩大银行信贷,引导和奖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及政府推荐的优质项目增加信贷投放。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
用,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项目
建设。
健全监督机制。 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跟踪,特别要加强对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价格总体水平等宏观目标的监测预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注意倾听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反应和意见。在规划实施期间,如遇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本规划时,应报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任务十分繁重,并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县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现。

安乡县“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
 
为更好地支撑安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实际情况,按照安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编制了安乡县“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
项目筛选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事关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推进我县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影响;二是对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前期工作具备一定深度和“十二五”开工可能性。
全县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分十八大类,共239个项目、506.1亿元投资规模。“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475.6亿元,其中,农业项目49个,投资49.8亿元;林业项目10个,投资14.2亿元;水利项目17个,投资65.8亿元;工业项目20个,投资60.7亿元;交通项目25个,投资125.5亿元;能源项目7个,投资13.6亿元;城建项目20个,投资61.3亿元;政法项目8个,投资1.7亿元;教育项目9个,投资16.1亿元;卫生项目11个,投资3.5亿元;文体项目9个,投资10.6亿元;信息项目12个,投资4.5亿元;劳保项目3个,投资0.6亿元;科技项目2个,投资5.2亿元;民政项目8个,投资2.9亿元;市场与物流项目11个,投资14.2亿元;环保项目9个,投资10.2亿元;旅游及其它项目9个,投资15.3亿元。